首页 > 文库 >

智能门锁“咬人”事件频发,问题根源在于把手与门框距离过近

发布时间:2024-10-17 17:45:33来源:
近日,智能门锁“咬人”事件频发,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。不少消费者反映,在使用智能门锁时,由于设计问题,手指经常被卡在把手和门框之间,导致受伤。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把手与门框的距离过近,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。

郑女士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。她表示,在购买智能防盗门前,自己已经对智能门锁的扫描解锁功能做了充分的了解和研究,但万万没想到会在门把手上“栽跟头”。郑女士说:“是这块不起眼的金属块‘坑’了我。”她无奈地表示,已经联系了门锁安装师傅,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。

据了解,智能门锁的把手与门框距离过近,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电子锁都使用了常规机械锁体的设计,这种设计限制了把手中心到门扇边缘的最大距离。此外,智能电子锁通常采用垂直“把手”设计,使得“把手”与门框的距离更近。由于标准规定,门框和门扇搭接宽度要在15毫米以上,用以防止撬窃工具进入,这进一步缩短了“把手”与门框的距离。

由于指纹识别位置在“把手”附近,当使用靠近门框一侧的手开门时,手指的伸直或弯曲状态不到位,就很容易被“夹手”。这种情况在紧急情况下尤为常见,因为消费者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会忽略按钮的存在,习惯性地推拉“把手”,从而增加了受伤的风险。

针对这一问题,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智能门锁时,要注意选择把手中心到门扇边距较大的锁具。同时,如果已经安装了智能门锁并遇到了“咬人”问题,可以考虑更换为横向按压式把手的电子锁,或者在把手边加装辅助握把装置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加装装置或改变把手位置时,不要影响门体的防盗性能。

此外,业内人士也建议企业从用户体验和使用安全性方面进行技术创新。例如,可以开发更加人性化的门锁设计,如“按键开门”、“单边凹把手”等设计,以减少夹手的可能性。同时,企业也应该加强对智能门锁的安全性能检测和评估,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。

(责编: admin1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